图书盘点机器人在南平市图书馆大厅内“上岗”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近日,陆续有市民前往南平市图书馆办理“读者证”,并在馆中体验全竹概念智能图书馆服务。
“你好,请问少儿阅览室在哪里?”大厅内,图书盘点机器人正引导前来参观的学生前往少儿阅览室。跟随机器人,记者在少儿阅览室看到能满足少儿不同年龄段高度的桌椅,琳琅满目的图书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在这里,读者可以通过少儿绘本学习机的投影动画、音频解读等,快速进入书本的世界。
机器人引导学生前往少儿阅览室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此外,馆内还设有24小时自助阅览室、文化沉浸阅读体验空间、报刊阅览区、普通文献阅览区、地方文献阅览区、期刊阅览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据悉,南平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以朱子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为主要元素,将竹元素巧妙融入造型设计之中,凸显新南平城市特质。“这里是全国首个全竹概念的图书馆,绝大多数用材都是竹制或仿竹、仿木材料。”南平市图书馆馆长刘忠旺介绍。馆内,设计图书库藏量100万册,目前拥有馆藏纸质图书近50万册,电子图书约15万册。
图书馆大厅内市民咨询办理“读者证”事宜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如何在浩瀚如烟的书海中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南平市图书馆推出“AI智慧馆员”智能服务平台,读者可通过与平台互动,快速定位到书的具体位置。该平台包含AI咨询、AI荐书、AI找书、AI读书等板块,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算法,随时为读者答疑解惑,无论是开馆时间、办证指南,还是借阅流程等,均能为读者提供高度精确的检索服务以及馆内信息支持。
南平市图书馆内部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除此之外,南平市图书馆还引入“黑科技”——AI视觉图书定位(盘点)管理系统,同时配置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及智能书架,市图书馆专技人员表示,“这个系统将原本需要几天甚至一周的图书盘点工作,缩短到数个小时内完成,确保各类图书‘各就其位’,从而让读者实现快速找书。”
图书馆二楼的“书山”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来到二楼,迎面而来的是视觉震撼的浩瀚“书山”,其中摆放了《二十四史》《中华经典名著》等名著典籍,“书山有路勤为径”,登上“书山”便能抵达朱子馆、建本馆两大特色馆,读者可以在这里查阅朱子理学的纸质文献、电子图书资源,还能在古籍展陈、印刷体验中感受“千年建本”的魅力。
“馆内的朱子文化特色馆,收录全国各地研究朱子理学的机构、专家学者、学术成果等文献,我们计划在3-5年内,打造大数据资源最全面的朱子文献库。”刘忠旺介绍,馆内的朱子文化、茶文化、建本建盏文化等主题阅读空间的打造,将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市民使用南平市图书馆总分管资源共享平台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我十分喜欢这个图书馆,它很美,很有科技感,我希望在这里办一个借书卡,以后能经常来这里读书、借书。”建阳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谢子妍兴奋地说道。
为构建全域阅读服务网络,南平市图书馆以数据管理和资源整合为基础,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与文献查阅中心,提供馆藏查询、地方特色数字资源查询、图书续借、在线咨询、意见反馈等自助式服务。“读者可以在这里查询到全市各个县市的馆藏图书,在登记个人信息后,图书会以货到付款的形式邮寄到读者家中,打通基层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刘忠旺介绍。
工作人员示范如何使用自助借还机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馆内还配有自助借还机、书籍杀菌柜以及智能分拣等设备,通过全天候运转的自助还书终端,即使在闭馆时段,读者也能轻松完成还书操作。具有“智能分拣+精准归架”能力的智能分拣设备可以智能识别归还的文献,完成分类传输与架位匹配的工作。
在24小时自助阅览室内,读者许婷正带着儿子坐在太空椅内体验智能听书,“这里环境非常好,线上阅读的智能化让我耳目一新。我很喜欢这里的亲子阅读区域,很适合带着孩子静下心来看书。”
负一楼亲子阅读区域 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不仅如此,图书馆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9日开始的“你选书 我买单”活动等。接下来,“遇见图书馆”摄影比赛、“书海狂想·换书派对”、“阅读无界·科技无限”智慧图书馆体验日、“童心绘梦·故事奇遇”绘本魔法故事会等活动陆续开展,市民可根据南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推文获悉具体时间参与活动。
来源:东南网南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