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业大变天,新一轮物业费降价潮全国蔓延:
前几天,光谷知名豪宅旭辉千山凌云住宅物业费从3.8下降到3.16元,从2025年1月1日实施。
上海徐汇滨江豪宅御江廷项目,物业费从原价13.6元/㎡调整为10.5元/㎡。
不得不说,越来越多的豪宅也加入了将物业费的行列,就以武汉为例:
看看这15%-49%下降幅度还是挺大的。
前一段时间,重庆的风花树小区把物业费从1.8降到1.3元/平/月等这轮降物业费的火再次烧起来了。
根据中物研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重庆、银川、青岛、武汉等城市已有超过100个小区实现了物业费下调,降费幅度在20%-35%之间。
但,仅降低物业费是目的吗?在这背后指的物业大整治。
去年6月,重庆是直接规定了物业费的标准,中心城区电梯住宅物业费最高是1.9元/平/月,无电梯的最高是1.35元/平/月。
江苏镇江,对连续6个月以上的住宅物业费进行打折,最多缴70%。
郑州近期就发出了一则文件《郑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对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受益,老旧电梯更新不及时,超过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有意愿更换要积极配合等等。整治的项目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南阳成立街道物业纠纷调处中心,推进物业服务行业党建全覆盖,打造100个红色物业小区示范,建立负面清单等等,维护业主的利益。
越来越多的城市整治物业,越来越多的小区加入物业费下降潮流。
野蛮生长的物业公司,以及服务规范不统一的物业服务,高额的物业费将会大变天!
2 强势的物业公司已经成为过去式。
有些小区对物业下手,开始优胜劣汰,逐渐标准化。
这不,上海康城,一个住了大约4万人的小区就打破了买房一阵子,物业一辈子的魔咒。
一个这么大的社区,换物业真的很不容易。
不过最终经过三步走,成功的换了物业,并且被各大官媒争相报道。
如此庞大的社区都成功了,对物业公司来说真的是一个警醒。
毕竟更换物业并不是个例,这几年在全国蔓延:
郑州第一批豪宅小区中义阿卡迪亚,经历了三年,把之前不作为的物业公司给换掉了。
还有金水的富邦铭邸二期,车库漏水,清扫不到位等也换掉物业公司。
济南泰悦赫府小区,换掉了中宸物业,万科物业进驻。
合肥文一名门御府小区,安徽省文一智慧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桃花镇分公司被清退。
西安五湖名邸西区西安永绿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提供服务换成融创物业。
……
到底有多少?
根据克而瑞物管调研数据,2021-2024年,住宅物业换手率由1.7%持续提升至3.3%,净增长1.6%,也就是每年大约有2万个住宅小区更换物业公司。
为什么物业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
首先,楼市行情的影响。
干啥啥不行,收钱第一名,物业作为房地产相关联的一部分,买的时候,开发商已经签订,描述的天花乱坠。
但是真正到后期服务的时候,有些不能履行服务承诺,还通过强势手段维持高收费。
在楼市上涨期,随着房价数字的飙升,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产品,质量,物业都无所谓。
但是你瞅瞅这个新闻:
这个时刻,花在房产上的一丝一毫就显得格外的显眼!
其次,高额物业费确实为家庭带来负担。
这是2024年31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情况:
再来看重点20城物业服务均价的一个情况:
深圳,北京,上海均价是比较高的,20个城市的均价是2.72元/平方米/月。
咱们按照100平来算,一年物业费固定支出3264元,对于一些中低收入者来说,压力是很大。
然后,业主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在提升。
在以往的过程中,换物业也比较麻烦,组织起来困难,并且可选择不多。
现在大家集体抱团博弈的意愿比较强烈,比如重庆的一些小区就是因为业主联名,武汉也是如此,业主抱团压力进而降低了物业。
最后,物业公司开始卷,为了活着物业也学会了低头。
截止到去年,全国物业管理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73.3万家,同比增速高达168.8%。
但物业之间差距比较大:
华润万象生活净利润达到了36.29亿元,而金茂服务只有3.725亿,相差倍数肉眼可见。大的公司尚且如此,何况一些小公司,异常艰难。
2024年上半年,上市物企营收均值23.2亿元,创近年来新低。
在新增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争夺市场资源,有些物业公司带资进场:
合肥飞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合肥大溪地小区,承诺无偿带资 600 万用于小区品质提升,还可提供垫资 400 万用于小区建设。成都、南京等一物业公司都开始承诺建设小区设施了。
此外,广西柳州为了能够拿下小区,推出0物业费模式,通过开发其他的商业服务来弥补。
未来,观念转变不大的物业公司将会淹没在历史的齿轮里。
3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减少,也就意味着物业需求减少,当行业竞争存量业务的时,卷只是开始,并不是上限。
这不,就连贝某壳也也盯上物业费。
前几天,一家名为“贝好家”的物业管理公司成立,贝某壳100%投资控股。
现在不仅下场拿地,卖房,租房,就连物业也包含了。
去年来,贝好家就频频出现在土地市场,7月以后,在西安,成都,杭州,上海等城市中,半年就砸了25亿,9月的时候,又在成都金融城3期刷新单价新地王。
自住开发项目已经定了,那么后期谁来服务?
显然贝某壳借此机会投入令人诟病的物业行业,通过它的数字化和服务的优势放大,进而涉足这个行业。
效果如何?不好说,但是市场需要鲶鱼效应冲击。
因为未来物业公司要想占据市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质量和价格的相符,要“讨好”业主,让业主有切身的体会,一改之前,服务摆烂,成本黑洞等状态。
市场是一味良药,这句话的含金量在上升!
就比如此刻的物业,我是没想到能够实现自由选择的一天,动动给你发文件催缴费用的物业能够低下头。
不得不说,楼市阵痛期,物业,公摊,预售三大顽疾正在刮骨疗伤。
你家的物业服务好吗?物业费下降了吗?评论区唠唠吧!(米宅)
本文源自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