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来,大家跟着节奏再练一遍,注意气息平稳……”健身气功队的老师正在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传统健身操。每周三下午,沂河郡府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健身气功队的队员们便会相聚在此,一同学习传统健身气功操。这一场景,正是社区以“和”文化为核心,打造多元化文化阵地、开展常态化文化活动的生动写照。从青少年假期课堂到老年人养生锻炼,从邻里互动到文化雅集,沂河郡府社区用丰富文化供给,让“和谐”融入生活点滴,绘就“老有所乐、少有所学、邻里和睦”的幸福画卷。
沂河郡府社区健身气功爱好者参加太极扇学习
六大 “和” 字阵地 织密全龄服务网
走进沂河郡府社区,“和”字文化元素随处可见。社区围绕“和”文化内核,精心打造“和・分享”“和・形体”“和・成长”“和・邻里”“和・雅集”“和・发展”六大特色阵地,覆盖全年龄段需求,让社区每个角落都充满温情与活力。
“和・分享”作为社区居民的“信息交流站”,在这里,居民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交流育儿经验,分享理财的实用妙招,还会在情感沙龙中探讨化解家庭矛盾的有效方法。李女士感慨地说,“上次听唐老师讲‘家庭沟通技巧’,我深受启发,回去之后改变了和儿子的交流方式,现在他可愿意和我分享学校趣事了。社区的这个阵地真是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沂河郡府社区妈妈们参加情感沙龙活动
“和・形体”是居民信赖的“健康加油站”。72岁的王阿姨边展示八段锦动作边笑着说:“以前腰酸背痛直不起身,跟着气功队练了半年,现在走路都带风!”每天清晨,这里都聚集着锻炼的居民,成为社区一道亮丽风景线。
针对青少年,“和・成长”是孩子们喜爱的“第二课堂”。藏书丰富的阅读角、趣味十足的手工坊,加上场场爆满的寒暑假公益小课堂,让孩子们乐在其中。10岁的果果兴奋地说:“老师教我们画画、做机器人,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
“和・邻里”阵地常年举办包饺子、包粽子等邻里活动,成为温暖人心的“温情纽带”。独居老人刘奶奶回忆起去年冬至的场景:“邻居们带来各地馅料秘方,一起包的饺子特别香,让我忘了孤单。”
沂河郡府社区在冬至日组织居民包饺子
“和・雅集”汇聚书法爱好者以字会友;“和・发展”定期邀请专家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六大阵地各司其职又联动共融,如同六根支柱撑起社区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常态活动“圈粉” 文化生活添活力
沂河郡府社区书记表示:“阵地建设得再好,关键还得充分利用起来。”为此,社区通过常态化开展各类活动,让阵地真正“活”起来,让居民积极“动”起来。目前,社区的寒暑假公益小课堂、合唱队、气功队、节日活动等,已成为深受居民喜爱的“文化品牌”。
社区寒暑假公益小课堂是“和・成长”的“王牌项目”。社区联合志愿者、教培机构开设书法、编程、安全教育等课程,破解家长“看护难”。今年暑假的“非遗手作课”尤为火爆,孩子们跟着传承人学剪纸、扎染,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居民刘先生惊喜地说:“我家孩子平时坐不住,在非遗课上却能专注两小时,还剪了‘福’字帖在门上,特有成就感。” 社区还组织孩子们走进博物馆、红色纪念馆,让“行走的课堂”拓宽视野。
在沂河郡府社区公益小课堂中,孩子们到地质大数据中心进行研学
传统节日活动更是社区“重头戏”。春节村晚、元宵猜灯谜、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会……每个节日都充满仪式感。今年端午,居民们在“和・邻里”阵地包粽子、编五彩绳,孩子们围坐听老人讲习俗。“以前过节就家人聚餐,现在和邻居一起过,热闹还能学老规矩,节日味儿更浓了。” 居民王女士说。同时,“邻里文化节”“家庭才艺展”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让“社区是我家”的共识深入人心。
沂河郡府社区组织开展龙年“村晚”暨社区表彰大会
文化浸润人心 和谐底色更鲜明
“以前觉得社区只是住人的地方,现在发现是有温度、有文化的家。”这是许多居民的感受。通过六大阵地与常态活动,社区丰富了居民精神生活,用文化滋养邻里关系,让“和谐”成为最鲜明的底色。
如今的沂河郡府社区,晨光中的气功锻炼、午后的合唱声、家门口的文化课堂、节日里的欢声笑语,共同传递着“和谐”气息。六大阵地如温暖港湾,常态活动如流动音符,共同奏响惠民幸福乐章。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耕“和”文化,丰富阵地功能、创新活动形式,让更多居民在文化浸润中收获幸福,让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和谐家园、文化乐园”。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冰
编辑: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