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身高一米九四的德国人马丁,在抖音直播时板着脸问:“你们还想不想要福利了?”镜头里,一位男粉丝在屏幕上给他戴上了“猪八戒的帽子”。这种调侃互动,是他76万粉丝眼中的日常。
马丁会说一口流利的重庆话,粉丝都叫他“假老外”。天气不热的时候,他常在重庆街头直播,不少路人一眼就能认出他。
2015年,马丁辞去投行工作,随妻子定居重庆,开了家德式餐厅。在重庆做德餐不容易,当地人爱吃辣,他就把德国猪肘配上辣椒粉,慢慢适应了本地口味。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22年5月。他抓住本地生活内容的风口,用重庆方言和“暴躁”直播风格迅速走红。
通过抖音线上引流和精准运营,马丁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里站稳脚跟,如今“香肠兄弟”已经开出5家分店,是重庆“活着且活得不错”的德餐品牌。
靠重庆话出圈了
“你们就不能听我说完吗?我还没有讲完。”抖音视频里,团购券一上,德国人马丁突然变得暴躁。没多久,视频里有粉丝给他戴上了一只猪八戒的帽子特效,这是马丁粉丝独特的爱好,因为马丁身高一米九四,戴上各种各样的帽子,有种逗趣感。
“你又给我戴什么帽子?你又给我戴什么帽子?你觉得我是什么帽子主播吗?这是我的生活,我的直播间。你给我戴帽子干哈子?”他眉毛拧在一起,看起来更不耐烦了。直播间里氛围更热闹了,粉丝打上满屏的“哈哈哈哈哈哈”。
“笑什么笑?不要笑,你们笑什么笑,还要不要福利了?”马丁又假装严肃。
这是他喜欢的交流方式,没那么正经,接地气,有烟火气味。“我的人设就是暴躁”。他说。
聊了一会,直播间人气渐涨,很快到了近十万。
除了搞笑气氛,人气上涨也跟他在直播间发限量的套餐团购券有关,店里最受欢迎的四件套包括香肠、排骨、烤鸡和肘子,价格是198。先上了20份,被瞬间抢光后,他又上了10份。
类似这样的“暴躁卖货”戏码,他经常在直播间里上演。这种幽默、真实的内容风格给他的抖音账号@德国马丁Martin 带来了超过76万粉丝。
涨粉速度最快的是前两年。一次,他发了一个短视频“抱怨”中国邻居,“中国邻居最烦的是,我不知道怎么回礼,每次有什么节日,他们都要给我买很多东西,比如土鸡蛋、月饼、粽子,香肠、腊肉,太多了。作为一个德国人我都不知道送什么,给他们送锅吗?刀吗?哎呀我啷个办哦。”
这个短视频点赞量40.3万,2.2万人留言,点赞量最高的一条写道:“对,德国的刀啊,锅啊,质量好,可以送”,还有一条上万人点赞的留言说“送宝马奔驰,都是德国的”,马丁回复,“哈哈哈哈我没钱”。
还有人说,本来想给你建议的,但是听到你那句“啷个办哦”,我觉得建议是多余的,你个假老外!
“不要跟粉丝有距离感。”马丁说。从三年前起,马丁习惯在视频里说重庆方言,从来没说过德国话。这种内容策略来自他的洞察:之前他讲普通话,有一次发现观众特别喜欢他会讲方言,也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他和粉丝的距离。在粉丝眼里,他成了一个“会讲重庆方言的假老外”。
“一个外国人会说方言,现在中国年轻人都不说方言了。这就是反差。”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
时间久了,连动作也变得“中国化”。他常常蹲在地上直播,被粉丝笑称是“会亚洲蹲的假老外”。
马丁知道,语言要在真实环境中学。他平时不管工作还是生活,都主动找重庆人聊天学方言。他对重庆方言很感兴趣,尤其是歇后语。他觉得成语太难记,但歇后语形象、有趣、容易理解。他最喜欢的一句是:“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意思是你做了坏事,跑不掉。对他来说,这种语言才真正贴近生活。
粉丝直言被马丁的幽默所吸引,而这就是他真实的样子。马丁自小相信幽默的重要性,“幽默可以化解生活中的苦”。
这些年跟中国人的交流,也带给他很多快乐。一次,他回到店里,发现一位粉丝送了一瓶酒,他特别感动。
抓住本地生活红利
2015年,马丁辞去了投行的工作,来到中国创业。他从小就想闯出一番事业。他判断,未来属于亚洲。而另一个现实原因是,他的妻子是重庆人。喜欢美食的他,决定在重庆做餐饮。
一开始,他做的是德国啤酒贸易。但市场反应冷淡。
这次失败反而带来了转机。在做啤酒生意时,他认识了一位在德国餐厅干过的合伙人,两人发现重庆几乎没有正宗的德餐,于是决定改行,开了一家主打德国风味的餐厅。
最初,这家餐厅定位是德式小吃店,主打香肠拼盘。但一份拼盘四根香肠卖49元,顾客觉得不值,生意冷清。于是他们转型做西餐厅,推出德式烤猪肘和特色香肠,作为主打菜品。
最大的问题,是怎么让重庆人接受德国菜。他开始增加更多人熟悉的西餐品类,比如披萨、意面、烩饭、沙拉和汉堡等。德国菜以肉为主,客人常抱怨“全是肉”。他就加了更多小份的配菜,比如沙拉和海鲜,还推出了儿童套餐。
真正的突破还是靠“入乡随俗”。马丁自己爱吃辣,也发现重庆人离不开辣。他开始推荐顾客把德式猪肘蘸本地辣椒粉吃,反响不错。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本地市场站稳,他在食材上狠下功夫。他亲自去找供应商,中间尽量不设经销商,一来压成本,二来保质量。
除了味道和品质,客流是他最头疼的问题。开分店后他发现,和主店相比,新店几乎没人。后来他才意识到,很多人是冲着他这个“德国马丁”来的。
这个发现对马丁来说是个打击。他知道,光靠个人吸引力,餐厅很难复制。他和合伙人想做连锁,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但这也是他创业路上必须跨过去的一关。
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一位探店达人来拍视频,镜头里他切着德国排骨,表情夸张,引来不少笑声。视频很快火了,点赞近3万。马丁意识到,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力不容小觑。
这次之后,他开始重视线上营销。不久,餐厅成为重庆首批试水抖音团购的商家之一,还获得了抖音生活服务官方6万元的流量支持。客流随之明显增长。
“通过线上平台,我们能吸引到最精准的顾客,比如留学生、外国人,或者对西餐感兴趣的年轻家庭,年龄集中在20到40岁之间。”马丁说。
目前,餐厅大约有10%的订单来自抖音。最近,他还加入了抖音生活服务推出的“老板抖出道”项目,获得平台的货品补贴和流量补贴,进一步降低了营销成本。活动期间,马丁抖音粉丝涨了5万,门店销售额翻了一倍。
此外,马丁也作为达人为其他本地餐厅直播带货,每场也有50到100万元的交易。这让他看起来更有亲和力了,不是只为了自家餐厅赚钱而出现在镜头前。
如今,马丁的餐厅已经在重庆开出5家分店。
相信真实的力量
如果不是天气太热,马丁几乎每天都会去重庆来福士附近的一块空地直播。那里的一场直播常常能吸引八万人同时在线。他笑着说:“是我的流量福地,哈哈,在那里,大家喜欢给我戴各种帽子。”
如今,他已经成了重庆的旅游推广大使,对此他感到非常自豪。
马丁从小就喜欢中国。他记得13岁时玩过一款游戏,里面有一个白白的东西,后来才知道那是包子。第一次来中国时,他执意要去街头买个包子尝一尝。
后来他到北京学了一年的中文。真正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中国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效率和速度。“中国人真的特别努力,而且很务实。”他说,更打动他的是中国人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谈起这些年在中国创业的最大收获,马丁满脸兴奋:“我最自豪的是,德国有一家电视台专门为我拍了纪录片!”这部片子记录了他在重庆的生活和工作,在海外视频平台上收获了数百万播放量。
家乡的人并不太了解他现在的生活。“我和他们说我在手机上做直播,他们觉得很神奇。”
甚至在他家乡、德国最西部的城市亚琛的街头,有几次被路人认出来;还有一次在重庆高铁站,一群美国游客隔着人群冲他喊:“你是那个马丁吧?那个重庆的德国人?”
未来,他想继续记录作为“假老外”的日常生活。他说:“我相信真实的力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 作者 吴乐
来源: 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