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9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吴华斌)随着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河道不仅是人们游览休闲的重要场所,也是改善乡村形象、展现优美景观的关键组成部分。结合河流整治工程,对河道开展清淤疏浚综合治理,在两岸建设护岸,既能发挥防洪的基本作用,又能美化环境、改善生态景观,丰富群众生活。
近日,三元区莘口镇薯沙溪下山坑至沙阳段河道治理工程顺利开工。据悉,该项目投资2209万元,将新建护岸2452米,新建巡查步道165米、排涝涵管3座、安全防护栏杆544米、下河台阶4处,设置水位监测设施1套、水位尺3根、标志及标识牌10个,对1.07公里河道进行清淤清障等。
该项目旨在恢复水系生态系统,使河岸和河床呈现自然、稳定的渐变态势,增加沿河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完善水系自身结构。同时,项目将结合区域特点优化空间功能,在人口密集区域提供休闲空间,人口稀少区域以保护修复为主,并通过发掘当地文化历史,提高水文化传承性,促进绿色经济发展。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还能提升乡村整体风貌,让生态改善与民生提质形成良性互动。
在沙县,高桥镇高桥溪杉口段安田段河道治理工程今年7月底开工以来,持续推进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537.69万元,主要包括新建护岸5.438公里、排水函管22处,河道清淤清障6.463公里,进一步提高河道两岸防洪标准及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保障区域防洪安全,满足沿岸居民生活生产需求。
截至目前,三明市2025年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2.52亿元,综合治理河长85.81公里,新建护岸31.99公里,河道清淤整治30.72公里,穿堤建筑物63处。目前,已完成投资1.6亿元,完成治理河长25公里。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