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雨落处,云南藏着多少非遗之美

当春风执笔,为山川点染新绿

当细雨呢喃,替岁月唤醒记忆

清明时节的烟雨

跨越了数千年的时光

在春秋战国留下了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的繁茂

为盛唐雅宋送去了

杨柳岸、杏花村的脍炙人口

千年时光流转

清明时节的细雨纷飞

早已随着艾草的清香

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同编织成跨越古今的丝带

编织出华夏大地上文化的传承

系住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根

在彩云之南

这条丝带正被青山的葱郁晕染

被绿水的波纹绣缀

云南的清明节

是普洱茶里翻腾的清香

是甲马纸上跃动的想象

是山民歌调中口口相传的风情

是仪式、是艺术、是文化

是怀念往去的追思

更是来者追寻的传承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清明雨落处

云南的这些非遗之美

白族吹吹腔

跨越时空的“血脉之音”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当地的白族人不仅以香火祭祖,更以古老的“吹吹腔”唤醒族群记忆。

“吹吹腔”艺人 记者 黄兴能 摄

“吹吹腔”艺人 记者 黄兴能 摄

“吹吹腔”又名“吹腔”“唢呐戏”“板凳戏”,主要流传于大理州云龙县白族聚居区域,是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以鼓、钹、锣、镲、梆子等打击乐器相配合的一种古老民族剧种,是云龙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独具艺术特色的少数民族剧种。吹吹腔以唱、吹为主,行当分工细致,“生、旦、净、末、丑”俱全,有完整的表演程式、身段和固定的舞台陈设。唱词为“三七一五”白族特有的“山花体”句式,有“一吹、二唱、三敲打”的说法。在云龙,无论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起房竖柱都要演唱“吹吹腔”,独特的腔调和表演贯穿了当地白族儿女一生数不清的“人生大事”,也成为了当地人心中浓浓的乡愁和深深的乡情。

“吹吹腔”艺人 记者 黄兴能 摄

云龙县长新乡大达古戏台承载了村里87岁的退休老教师张义珍的回忆,“现存的古戏台建于1934年,比我的年龄还要大。”在张义珍10岁左右,他就逐渐开始登台表演,退休后又从事着“吹吹腔”的创作和指导等工作。如今,“吹吹腔”在一代代艺人的口中不断交流、交融、推陈出新……

吹吹腔剧团里的年轻传承者 图片来源:云龙融媒

清明时节,当铿锵有力的节奏、充满白族特色的地道唱腔响起,“吹吹腔”如同一位睿智的老者,缓缓翻开有声的族谱,让后人听见先辈的呼吸,用高亢的唢呐与苍劲的唱词,将祖先的故事、族群的精神代代相传,成为连接生死、贯通古今的“文化血脉”。

普洱茶清明与清茗的“生命共频”

当江南的雨丝浸湿纸鸢,云南的茶山正被晨雾唤醒。这个古老的时节,传统中国人习惯以香火丈量生死,用思念缅怀记忆,而在彩云之南,海拔千余米的景迈山古茶林里,清明不仅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新生命的期许。

采茶人立于祖辈栽种的茶树前,指尖轻捻枝头新芽,那是清明前最后一茬鲜叶,也被茶友老饕称为“明前茶”,在爱茶人心目中“明前茶,贵如金”,一口明前茶入喉,喝到的不只是春天的味道,更是岁月沉淀后的醇厚与甘甜。

在布朗人的古歌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先祖帕哎冷率领人们来到美丽的布朗山,带领部族栽种茶树,将这里的山岭变成了望不到边的大茶园。帕哎冷将遗训写在经书上:“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灾害死光;我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光用完。就给你们留下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茶树。”正是遵循祖训,景迈山上的布朗人将茶树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敬重、供奉、继承。千百年来,每年4月布朗族都要举办“山龛节”,举行祭茶祖活动,向千年古茶树顶礼膜拜,祈求茶祖保佑人们幸福吉祥,代代相传。

一盏清茗撒向土地,一杯普洱滑入心头,逝者与生者,历史与当下,都在这盏茶中达成了和解,入口的是百年古树的温度,传递是对祖先的缅怀,也许对于景迈山上的布朗人而言,逝者从未远去,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守护着布朗人世代居住的人间。

甲马刻在木纹里的密码

清明时节的洱海之滨,湿润的雾气在村落间流转,家家户户檐角悬挂的青白纸幡随风轻颤。老匠人取出浸透岁月包浆的梨木刻板,棕刷蘸着松烟墨在构皮纸上拓印,腾跃的神兽、舒展的云纹次第浮现,这些流传千年的甲马,正以木刻的纹理传递着文明的密码。

白族甲马的制作,是一个版画制作的过程。一张看似普通的甲马纸,蕴藏了白族人民的精神与信仰,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精心的设计和精湛的刀法。图片来源:大理日报

甲马承载着白族人民千年的祈福与祭祀传统,这些印有精细线条和古雅画像的纸张,不仅承载着人们的祈愿,更是人与天地沟通的桥梁。古拙刀锋游走于木板上,对生者的祝福、对故人的思念……一切最淳朴的愿望在雕刻处若隐若现。六百年传承的十二道工序,将生死、古今、天地定格在方寸之间。每一张甲马都是流动的祠堂,让散落天涯的游子,能循着墨迹找到归乡的坐标。

甲马作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白族人民信仰与生活的象征,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心灵的慰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回归平静、寻找力量的精神栖息地。

种类丰富的甲马。新华网 吴丹 摄

当暮色降临,甲马在香案上轻轻颤动,宛如向天地诉说着最质朴的心愿,清明雨歇时,当我们在火光中凝视这些粗犷的版画,甲马的余烬渗入红土,那些火光吞噬的线条,是向先祖寄去的话语更是后人寻根的地图。

来源:云南网

编辑:贺靖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

相关文章

大理“当代神农”遍“尝”滇西千余种植物 填补白族医药文献空白
大理“当代神农”遍“尝”滇西千余种植物 填补白族医药文献空白
实时讯息
清明雨落处,云南藏着多少非遗之美
清明雨落处,云南藏着多少非遗之美
实时讯息
这些细节很重要!《清明上河图》画的竟然不全是清明节
这些细节很重要!《清明上河图》画的竟然不全是清明节
实时讯息
2025清明档票房破2亿
2025清明档票房破2亿
实时讯息
清明假期首日烟台机场客流近2万人次
清明假期首日烟台机场客流近2万人次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