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吴卓睿
这是一篇来自“钱报朋友圈”的圈友投稿,圈友莉莉这样写道——
前些日子的一个周末,儿子在写作文,要求写人物。我在忙,过了一会出去看,却发现小家伙埋头趴在作文本上泣不成声,问他怎么了,也不说。
看了作文才知道,小家伙原来是想外曾祖母了,每次外公外婆带着小家伙去外曾祖母家探望,老人总是忙不迭地掏出各种好吃的,糖果、葡萄干等等。后来老人去世,每次回老家,小家伙总会让我们带他回老房子里转转。又一年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如小河般流淌。
以下是莉莉发来的儿子作文《忆》——
像打开了一把尘封已久的门锁,那扇门轰然打开,里面明亮而温暖,那些曾走远的人和事,一一站在你面前,仿佛未沾染时间的尘埃。原来,那些原以为被遗忘的故事,其实从未离开。
记忆中的老屋里有亲人的呼唤,斑驳的墙面刻着成长的印记。
狭窄的小巷深处,有一座小房子,水泥砖砌成的墙壁间一些星星点点的苔藓生长着,门前放着几盆小花,开得茂盛。一个小男孩蹦蹦跳跳着走向了铁门。男孩的小手轻拂着小花,踏进了小房。房中有一位老人,一头白发,脸上遍布着一条一条挤在一起的皱纹,眼神清明,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手中的两根毛衣针从容不迫地舞动着,一件毛衣的样子渐渐浮现。听到声响,老人抬眼,见到小男孩,急迫地站起来放下针线,从小木桌上拿起一个小盒子,皱皱的手抓起一大把大大的葡萄干塞到了小男孩的手中,小男孩欣喜地用两只小手捧住,一颗颗塞进嘴中,那一刻好甜。中午艳阳高照,一束束阳光倾泻下来,幸福在男孩脸上荡漾,仿佛在做一个美好的梦。床边,老人依旧织着毛衣,讲着故事,那一刻,好暖。
如果说,童年的大门有无数的温暖和可能,那青春之门里,又夹杂着风风雨雨。
一个少年打着伞,站在爬满藤蔓几乎是绿色的小房前,房前的小花早已枯死,连茎叶也不见了踪迹。少年伸出的手顿了顿,低下了头,轻轻推开积满灰尘的铁门。“吱呀”一声,铁门被推开了,小房中空荡荡的,小木桌上被虫蛀了几个洞,桌上的小罐子还在,只是里面已空无一物。小床边摆着一个小凳,凳子上的两根毛衣针散散地放着。屋子正中间墙上挂着一幅黑白的画像,上面是一位老人,皮肤皱皱的,慈祥温和地笑着,可少年却哭了。
雨停了,阳光洒进小屋,一个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进来,经过少年身旁,眉宇甚是相像。小男孩走向小床,少年伸手,想要触碰小男孩身边的老人,老人笑笑同样伸出手,与少年相碰。
雨依旧下着,屋子依旧空着,少年也依旧站着。
(杭州高级中学附属滨江中学 吴卓睿/文)
新闻+
怎么来“见字如面”寄哀思
1,如果你是潮新闻的老用户
2,如果你是潮新闻的新朋友
1.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2.点击首页下方菜单栏“潮客”按钮;
3.点击浮窗蓝底白色符号“+”;
4.在新打开页面书写“#见字如面#”和贴图(图片最多9张);
5.选择圈子“钱报朋友圈”;
6.点击“发布”或“发布作品”,发圈成功,小编在后台就能看到您的分享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