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025中国-东盟共建共享“低碳扩绿校园”产业推荐会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政府部门、中外高校、行业企业专家及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校园低碳扩绿创新路径、产教融合绿色发展模式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7月25日,清镇职教城管委会、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贵州氢能效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方签约。 记者 石照昌 摄
本次活动以“‘智’汇低碳・‘绿’联世界・‘碳’索未来”为题,由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清镇职教城管委会、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联合主办,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绿色校园建设领域形成政策协同、技术共享、人才互通的合作格局,为区域教育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中国-东盟方案”。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支撑,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低碳扩绿校园”项目已在清镇职教城落地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内首个“多能耦合校园绿能综合体”,百余名师生依托智慧能源平台“学中做、做中学”;创新节水模式,生均用水优于国家先进指标;携手氢能龙头共建产教融合基地,贯通降碳、减污、扩绿全链条。活动现场,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完整呈现了产品展示、经验分享、改造成果、科技园、校园联盟、研学计划、教学成果“七位一体”的低碳校园整体解决方案,为东盟院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活动期间,清镇职教城管委会、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贵州氢能效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政校企四方签约;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马来西亚青年英才学院、Asahi Thai Alloy Co., Ltd.签约,“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揭牌。
当天,中国-东盟“低碳扩绿校园”发展联盟同步启动。联盟将携手各方,共同促进中国与东盟院校、企业在标准共用、人才共育和产业协同输出方面深度合作,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协同机制,持续深化合作,为不断扩大成果筑牢根基。
记者 潘朝选 田甜 姚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