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北青少年流亡抗战史实展”将于11月举办

7月23日,“东北青少年流亡抗战史实展”筹备座谈会在沈阳博物馆举行。该展览由沈阳市文博中心、沈阳日报社指导,沈阳博物馆主办,将于今年11月开展。

九一八事变后,一批批东北籍爱国青年学生不甘当亡国奴,逃离沦陷区,聚于北平。为了收容这些学生,东北中学和东北中山中学相继创办,东北大学也迁到北平。随着日本侵华战争形势的发展,几所学校的师生一路迁校、流亡,最后落脚于四川。他们流亡抗战、读书报国。抗战胜利后,才有机会北归沈阳,实现“打回东北老家去”的夙愿。

2015年,《沈阳日报》完成了对东北中山中学流亡抗战的系列报道,采访到38位平均年龄达88岁的东北中山中学健在校友,最终推出46个版的报道,结集出版了《弦歌北归》一书,还在沈阳70余所中小学开展“流亡抗战”开学第一课活动。

2021年到2022年,《沈阳日报》以“告翁书+人物志”的形式,对另一所流亡学校——东北中学师生进行了系列报道,共报道了32个版。报道组还参加了由时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万杰牵头的“流亡抗战”研究课题,并发表了《文化抗战移动的“山海关”——论东北流亡青年群体在中国抗战中的先锋作用》论文。

对长达14年的中国抗战来讲,东北流亡青少年群体在全国抗战酝酿与准备上表现出至关重要的文化力,以东北流亡青年为早期代表的中国知识界整体迁移,薪火不灭、弦歌不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留下文化火种,为新中国建设特别是东北建设发挥关键作用,这是“流亡抗战”的意义所在。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沈阳博物馆即将推出“东北青少年流亡抗战史实展”,这是一种新形式的纪念方式,以此来缅怀东北中山中学、东北中学、东北大学等校流亡师生和曾经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流亡青年。

沈阳博物馆目前正在开展“百万收藏计划”征集活动,力争在五到十年内,收藏100万件沈阳市民日常生活藏品,与100万沈阳家庭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为100万普通市民发放沈阳博物馆收藏证书,让沈阳博物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博物馆”。

而来自东北中山中学、东北中学、东北大学的“东北流亡青少年”后代的捐赠,将会丰富沈阳博物馆的馆藏,为沈阳留下一段宝贵的抗战记忆。

对于从“东北流亡青少年”后代手中征集上来的文物藏品,《沈阳日报》将开设“英雄往事·文物见证”专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进行全媒体报道,最大限度将校友事迹留存下来并广泛传播。

为支持这次办展,当天参会的13名来自东北中学、东北中山中学、东北大学“东北流亡青少年”的后代不仅提出了宝贵的办展建议,还交流了自己拟捐赠的文物情况。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周贤忠、王靖瑄

摄影:李千惠、任铭垚、范寻 视频:杨士明 实习生:黄薏菲、徐廷钰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文章

北京中学新校区启用亮出“三个班”
北京中学新校区启用亮出“三个班”
实时讯息
已立案!一中学女生疑遭多人霸凌,掌掴、脚踩头…
已立案!一中学女生疑遭多人霸凌,掌掴、脚踩头…
实时讯息
交城中学举行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
交城中学举行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
实时讯息
哈萨克斯坦出土多件青铜时代文物
哈萨克斯坦出土多件青铜时代文物
实时讯息
鲁迅故里景区回应“景墙画面误导青少年”
鲁迅故里景区回应“景墙画面误导青少年”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