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可口的山楂是许多人喜爱的食物,也有不少人习惯通过吃山楂来开胃助消化。然而,过量食用却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近日,9岁的华华(化名)腹痛难忍,还出现吐血的症状,家长紧急带其前往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就诊。据了解,在发病前,华华吃了很多炒货,尤其是“糖雪球”。最初,华华出现肚子疼的、呕吐的症状,家长只以为他是吃“杂”了,“空一空”就能缓解,没想到华华却吐起了血。接诊医生了解到华华吃的零食中包括柿饼和大量山楂,判断有可能是“植物性胃结石”。
记者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医院相关科室了解到,此类病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每年山楂、柿子大量上市时,胃石的发病率都会明显增高。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也发布过类似吃山楂引发恶心呕吐,甚至导致结石的帖子。
那么,为何本该酸甜开胃的零食,会成为导致胃被“扎伤”的“隐形凶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医生表示,山楂中富含鞣酸、果胶等成分,在高胃酸的空腹状态下,这些成分容易与胃内蛋白质结合,形成“胃结石”磨损胃黏膜,进一步导致胃黏膜的糜烂、溃疡、胃肠道梗阻等情况,“实际上,不仅是山楂,食用柿子、黑枣以及一些含钙、铋等的药物也容易引发结石”。
“食用山楂、柿子等食物应适量。”医生提醒,老年人、小孩、胃手术病人等胃动力较差的群体应特别注意,避免空腹及过多进食,尤其是没有成熟且发涩的果皮和果核。一旦食用这些食物后出现腹痛、胃部反酸、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