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于瓅 通讯员 宋春秋
乡村博物馆,是承载乡村历史与文脉的重要载体,根植于乡土、留存着乡村记忆,更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应时代而生的文化产物。2023 年,海盐丰山村国遗滚灯馆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为当地非遗文化传播与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乡博文韵”社会实践团走进这座特色乡村博物馆,开展文化调研与实践活动,沉浸式体验海盐滚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价值,以青春力量助力文旅融合与非遗传承。
解码滚灯基因:从工艺到舞姿的文化印记
馆内,滚灯制作的完整脉络清晰铺展。从竹篾选材的精挑细选,到骨架搭建的巧妙构思,再到装饰成型的匠心点缀,每一步工序都凝结着传统手艺的温度。墙上的图文生动再现了 “一支香”“关平捧印”“和尚托钵” 等经典滚灯舞姿,陈列的服饰与道具则以鲜明色彩和独特设计,将民俗文化的浓郁韵味娓娓道来。作为省级乡村博物馆,这里不仅是滚灯技艺的展示窗口,更成为解码乡村文脉、延续民俗记忆的重要阵地。
丰山村国遗滚灯馆
体验滚灯技艺:在练习中触摸 “力与美” 的融合
参观途中,滚灯代表性传承人现场示范,手把手传授舞动技巧。同学们热情高涨,从基础的托举、旋转练起,尝试简单套路时,即便手脚不协调、动作生涩,却在一次次练习中,真切感受滚灯 “力与美” 交融的独特魅力。
“原以为轻松易学,实际需要全身协调,真的不容易!” 同学们纷纷感慨。滚灯代表性传承人还同步分享了滚灯的历史故事——从乡间庙会的热闹表演,到跻身非遗项目的不凡历程,让大家对这门技艺的理解愈发深刻。
活动现场
共探传承路径:文旅融合视角下的 “活态传承” 思考
滚灯代表性传承人与同学们围坐交流,围绕滚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路径展开深度探讨。同学们结合专业知识积极建言献策,提出 “打造‘滚灯+ 研学’体验游,让游客动手制作滚灯、学习表演,沉浸式感受非遗乐趣”等思路,为滚灯文化“活”在当下、走向更广市场出谋划策,盼助力其突破传播瓶颈。而作为省级乡村博物馆,丰山村国遗滚灯馆也正以 “活态展示” 为特色,探索着非遗传承与乡村文旅结合的新路径。
此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乡博文韵”实践团的探访,不仅深入解码了这座省级乡村博物馆的滚灯非遗基因,更以青春力量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活动现场
国际交流,让乡村博物馆里的文化走向世界
近两年,滚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更添“国际范儿”。在浙江省文化特派员、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丛天落的牵线搭桥下,新西兰知名大学师生、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及国际留学生曾走进海盐滚灯馆,在这座承载乡村记忆的博物馆中感悟文化底蕴,跟着传承者学习基础招式,亲身触摸传统技艺的魅力。
这一“国际学生乡村课堂”项目,以文化特派员为抓手,通过整合资源、营造氛围、挖掘人才、开展活动、打造品牌,为乡村博物馆里的滚灯文化注入了国际传播的生机。如今,作为省级乡村博物馆的丰山村国遗滚灯馆,正以开放姿态在跨文化交流中彰显自信,让更多国际友人领略中国乡村民俗的独特韵味。
活动现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