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
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
褒扬纪念司(国际合作司)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
(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
等单位
在清明节期间隆重推出
12集纪录片
《天地英雄气》
系统、集中、深入讲述
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在讲话中提及的
12个抗日殉国将领
和英雄群体的事迹
铭记抗日英雄,传承精神火炬
第一集《头颅可断志不磨》(杨靖宇)
在中共靖宇县委宣传部的协助下
于2025年2月12日至15日在靖宇县拍摄
杨靖宇
原名马尚德
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
九一八事变后
党组织安排杨靖宇组建
和领导东北抗日武装
白山黑水间、林海雪原上
从此有了这位英雄的传奇
如今的吉林省靖宇县
有一座被当地人叫作
城墙砬子的小山
1934年2月
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
在此成立
杨靖宇任总指挥
他随身带着一支口琴
时常吹响
在这片沦陷的土地上
杨靖宇和战友们
燃起了熊熊的抗争之火
断食5天战斗到最后
被残忍解剖后却让日军震撼
杨靖宇带领战士们
爬冰卧雪、浴血奋战
他们的斗争让日军恐慌不已
日军不仅施行手段
阻断老百姓对抗联的支援
还派出精锐部队
疯狂“剿杀”杨靖宇的队伍
1940年2月23日
农历正月十六
断食5天的杨靖宇战斗到最后
被敌人包围
最终,胸膛被子弹击中
英勇殉国
年仅35岁
日寇残暴地割下了他的头颅
并解剖了他的遗体
却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
只有未消化的
树皮、棉絮和枯草
杨靖宇的事迹
让追捕过他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
岸谷隆一郎大为震撼
他曾写道:
“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
一定不会亡国”
英雄的子女等待20余载
等来的却是冰冷头颅
当年杨靖宇离开家乡时
把在河南开封上学时的
一张照片交给了家里
这也是他给家人留下的
唯一一张照片
河南确山解放后
马尚德的儿女
拿着这张照片
四处向解放军官兵
打听父亲的下落
但没人知道马尚德这个名字
直到1951年
有关部门历经波折
才找到了英雄的后人
孙子马继志流泪回忆:
“但是父亲和姑姑怎么也想不到
他们苦苦等待了20多年的父亲
是在玻璃瓶子里
浸泡了十多年的冰冷的头颅
是那一位头颅可断,腹可剖的
人民英雄杨靖宇……”
如今,英雄创作的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唱响在校园……
口琴声声
旋律里流淌的
是头颅可断腹可剖的信念
是烈忾难消志不磨的英勇
他的鲜血浸染在白山黑水中
他的志向
正在被千千万万后来人
铸造成今天的伟大中国
来源:综合“央视军事”公众号素材
初审:孙晨
复审:李慧龙
终审: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