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网信办公布最新一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济南再次上榜。
记者从济南市委网信办获悉,截至目前,济南已有7个AI大模型通过备案,数量居全省首位,占全省11个大模型备案数量的近三分之二,其中包括浪潮海岳大模型、策问大模型等,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各行业的融合发展。
以应用场景为钥,济南正不断解码“人工智能+”。未来,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场景助力,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为AI立“心”,济南何以“善治”又“善智”?
01
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借助它们处理复杂的事务,甚至探索宇宙奥秘、破解基因密码。
当下,济南正在“AI+”的赛道上再度发力。
行业壁垒打破,更多应用场景正待撬动。从目前济南市已上报备案的大模型类型来看,各行业大模型特点突出,应用领域广泛,已充分赋能于各行各业。
比如,国内首个通过“双备案”的企业服务垂域大模型——浪潮海岳大模型,聚焦制造、粮食、医药、化工等垂直行业,赋能产业质效提升,发展势头强劲。
再如,由政和科技自主研发的、提供全场景产业政策服务场景赋能的策问大模型,基于政和科技多年来在政策、企业、行业的海量数据积累,打造了AI+政策深度应用分析的大模型落地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既要用好,也要管好。近年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相继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既为技术创新开辟航道,又为公共利益筑牢堤坝。
济南市委网信办将持续加强对大模型的实时监管,通过不断对新出现的问题实施针对性治理措施,并与算法备案、安全评估等制度相衔接,科技向善的愿景得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
02
如今,人类与工具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制造与被制造、使用与被使用,推动“人工智能+”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关键在于为机器立“心”。此“心”何立?值得我们思考。
为AI立下“向新”的“心”。当下,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是破局关键。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垂直大模型开发火热,云鼎科技“盘古”革新矿业开采,乙盟信息“天工开物”打通高校与产业壁垒,众阳健康MsunGPT赋能智能医疗,大模型正重塑各行业。
为AI立下“向民”的“心”。科技进步的目的在于服务人的发展,特别是应用于民生最需要的领域。在济南已完成备案与正在进行备案的大模型中,有许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行业,比如法律咨询、医疗、教育等,确保AI技术朝着有益于人类福祉的方向发展。
为AI立下的“向未来”的“心”。虽然我们无法预想未来的赛博世界有多么辽阔,但我们当下能做的,是让AI成为人脑的有益补充,让科技更好赋能人的美好生活。据了解,济南目前拥有重点大模型企业58家,在研和已投入使用的大模型产品共66个,其中登记备案产品24个。可以说,济南的AI之路,未来可期。
03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前景。其发展是一场比拼耐力、实力的马拉松,需要变“追随”为“领跑”,实现自主、开放、可控。
与其“挤”在同一赛道,不如就此另辟蹊径。如今,各类面向细分行业的垂直大模型“百花齐放”,在工业、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尽展风采。
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看来,大模型的通用智能必须细化到各个行业,给它“投喂”行业中的专业数据,通过训练形成场景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专有模型,才能给各垂直领域带来人工智能革命。
加快构建新的“技术免疫系统”,“包容而敬畏”的态度格外关键。技术发展历来如一把“双刃剑”,AI应用日益广泛,数据泄露、侵犯隐私等风险也随之上升。在创新的同时筑牢安全底线,实现动态平衡中的持续优化,将是AI时代长期面临的课题。
只有将技术的“快”与人类的“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让技术为人类所用,服务社会发展。
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将成为更重要的意义。如何将“善智”的AI更好地服务于发展、服务于全局,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我们清楚,人工智能并非空中楼阁,说到底还是要落到城市运行和产业发展上。
下一步,济南将紧跟人工智能大模型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推进“大模型”工场孵化器建设,力争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备案大模型数量达到20个,大模型产品达到100个以上。
在人工智能发展呈“燎原之势”的今天,唯有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慎思明辨的头脑、适度合理的规范,才能推动人工智能善治又善智。未来,济南如何更好地为AI立“心”,我们拭目以待。(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