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墨缘》,像一泓清泉,从远山流淌而来。指尖拨动的刹那,仿佛有晨雾漫过山巅,有松风穿过林间,有溪涧在石上跳跃。这琴声不疾不徐,却自有乾坤——它不是喧嚣的,而是寂静的;不是具象的,而是空灵的。
若你此时欣赏赵春秋先生的泼墨山水,便会发现:琴音与墨色,原是天生一对。
琴声里的泛音,是画中飘渺的远山;琴弦上的按音,是笔下苍劲的古松;琴曲中的留白,是宣纸上未干的墨韵。
原来,最美的山水,不在眼里,而在心里;最动人的琴音,不在耳畔,而在意境里。
赵春秋先生的泼墨山水,不是简单的笔墨堆叠,而是一场“以心造境”的修行。
他的画里,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诗意,也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
他的笔下,远山如黛,以淡墨轻扫,似有若无,如琴曲中飘渺的泛音,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近树苍劲,用浓墨勾勒,如琴弦上沉稳的按音,苍劲有力。
墨分五色,山水亦然。
赵春秋先生的画,从不填得满满当当。他懂得“无画处皆成妙境”的道理——山间的云雾、水面的氤氲、天空的辽阔,都留给观者去想象。
这恰如《墨缘》的琴音,在该停顿的地方,留出恰到好处的空白,让余韵在空气中回荡。
原来,真正的美,不是填满,而是留白。
现代人的生活,太匆忙了。
我们习惯了刷短视频的刺激,习惯了快节奏的追赶,却忘了“慢下来”的滋味。
而赵春秋先生的泼墨山水和古琴曲《墨缘》,恰恰教会我们:
如何在一笔一墨间,找回内心的宁静;
如何在一音一韵里,遇见山水的清欢。
当你浮躁时,不妨听听古琴《墨缘》——
琴声会告诉你:“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当你疲惫时,不妨看看赵春秋先生的山水——
那里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
什么是清欢?
赵春秋先生的山水,给了我们“诗和远方”;《墨缘》的琴音,给了我们“当下与心安”。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在追逐,却很少停下脚步,问问自己:
“我有多久,没有安静听过一首琴曲?有多久,没有静静看过一片山水?”
在《墨缘》伴奏下,欣赏赵春秋的泼墨山水,是给眼睛的疗愈,是给心灵的抚慰。
愿我们都能在这琴音与墨色里,寻一份山水清欢——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听琴是琴,听心是心。
如此,甚好。
一年修行,一生滋养
泼墨见天地,禅心悟本真
在笔墨流转间,寻得一方宁静天地
传承与创新,就在这一泼一破间
来源:国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