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4月上新!湖北各地博物馆14个新展抢先看

近日,湖北实施全省博物馆新展公布制度,首批公布4月上新的14个重要展览,从展现民族交融的珍贵文物,到见证历史变迁的笔墨影像,再到探寻千年历史文脉的研究成果,应有尽有。

快约上同伴,沉浸式感受文物的独特魅力。

01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者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物证。此次展览集结湖北20余家博物馆、考古遗址的珍贵文物,其中不乏近年来的重大考古新发现。以物证史,鉴往知今,共同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湖北贡献,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内涵。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7日—10月

展览地点:湖北省博物馆南馆三楼特展厅

02

武汉古代历史陈列于2002年10月正式开展以来,已持续为公众开放二十余载。2024年,古代历史陈列的暂别,给武汉博物馆提供了一个调整改陈的机会。此次改陈,武汉博物馆对展陈大纲重新进行了梳理和细化,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新增了一批珍贵文物,融合当下流行的设计理念,改进了展陈方式和展陈设备。这一系列的调整,希望带给观众一个更加客观严谨、丰富多样、精彩舒适的历史陈列。

展览时间:2025年3月4日起(常设展)

展览地点:武汉博物馆二楼古代史陈列一厅、二厅

03

宁夏固原地处中原与边疆交界,自古为多元文化交融中心。青铜器作为中华文明象征,在此留有深刻历史印记。展览以当地春秋战国墓葬出土器物为基础,分两大单元:第一单元概述北方系青铜文化,第二单元通过兵器、工具、饰品、车马具四类展品,展现陇山区域青铜文化特色。展陈精选400余件青铜器精品,多角度呈现固原青铜文化魅力与历史底蕴,助力观众直观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历程。

展览时间:2025年3月4日—5月10日

展览地点:武汉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展厅

04

黎族纺织技艺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该技艺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还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向全球传播,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览精选海南保亭县民族博物馆104件(套)文物,涵盖无纺布、麻纺、木棉纺等各类织品及传统服饰、饰品。通过呈现黎族纺织技艺的千年传承,旨在唤起非遗保护关注,展现“锦绣黎韵”独特魅力。

展览时间:2025年3月14日—5月13日

展览地点:武汉博物馆二楼交流展厅

05

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因港口贸易繁荣成为“东南都会”。开埠后城市开放包容,金融工商业兴盛,中西文化交融,吸引江浙皖等地画家来沪创作。他们在传统画法基础上吸收西画技法,题材雅俗共赏,笔墨生动,色彩绚丽,形成风格多元的海派绘画。 此次展览除展出了40余幅海派绘画精品外,还展出了一些上海开埠前后的珍贵文献、影像资料,力图还原海派画派形成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和时代影响。海派绘画诞生于近代上海多元文化环境,突破明清陈规,既承传统又面向大众,创造出雅俗共赏的艺术新风。

展览时间:2025年3月18日—6月2日

展览地点:武汉博物馆一楼书画厅

06

展览首次系统梳理了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100余座农讲所的开办情况,分为“广州始创农讲所”“农讲所星火燎原”“农讲所岁物丰成”三部分,展出历史图片约300张,展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农民问题和中国革命的重要探索。展览以“她”作为农讲所的代词,尝试以柔和、温情的角度解读农讲所,力图让人们走近农讲所、走进农讲所、读懂农讲所。

展览时间:2025年4月1日—6月15日

展览地点: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二栋西临展厅

07

19世纪中期,国门洞开,摄影技术紧随西方探险家的脚步进入中国。黑白光影映射到长江流域,将长江水文、沿江港口的社会历史、人文风貌等历史瞬间进行了定格,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丰富了人们对其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展览撷取部分珍贵影像精心制作,从“巡弋长江”“东方巴黎”“华中重镇”“江上风光”“生活百态”五个方面全面展示20世纪30年代左右长江流域的自然人文景观。

展览时间:2025年4月8日—6月26日(暂定)

展览地点:江汉关博物馆二楼交流展厅

08

东巴文化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分布在以云南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地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与灵魂,不仅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此次展览精选丽江市博物院珍藏的东巴经书、东巴画谱、民俗文物等百余件展品,带观众走进东巴文化的神秘世界,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对中华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

展览时间:2025年4月1日—5月20日

展览地点:江汉关博物馆三楼交流展厅

09

马口窑位于湖北孝感汉川市,作为长江流域中部地区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的民窑之一,被誉为“中国陶器民窑之首”。马口窑始烧于明代隆庆年间,清代进入鼎盛,窑火传承至今400余年。其生产的陶器基本以日常用品为主,包括陶坛、瓮、壶、钵、罐、缸、盆、烘炉等民间生活器具,窑火最盛之时,马口窑陶器沿水陆交通广泛流通,远销海外。马口瓷器的颜色以黄釉为主,瓷器烧成酱黄、紫褐、古铜等色,庄重耐看,最为著名的是“鳝鱼黄”。亦有原色陶器,彩釉陶器等。其陶器装饰纹样与图案生动精巧,带有明显的本土文化特征。装饰题材多以人物故事类图案、动植物与风景建筑类图案、抽象写意类图案、几何纹图案、文字符号类图案为主,各类纹样形象植根于民间文化土壤,率真而质朴,绽放出独具一格的艺术生命力。此次展览从马口窑陶器的历史渊源、制作技法、装饰纹样、烧造技艺等多个章节,展出孝感市博物馆馆藏的马口窑陶器59件,向观众介绍马口窑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展览时间:2025年3月25日—5月25日

展览地点:黄石市博物馆三楼一号临展厅

10

以楚纪南故城遗址为中心的今湖北荆州地区,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的核心区域,分布着丰厚的楚文化遗存。荆州城又称为江陵城,长期为州、郡一级的治所,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2021年至2024年,荆州博物馆主持发掘的王家咀墓地、11号马面、秦家咀墓地和龙凤庄遗址先后入选“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这四个墓葬、遗址正好位于纪南城周边和荆州城内。本展览拟展出这些最新考古发现,分匠人营国、士志于道、军事防御、商贾辐辏四个部分讲述纪南城的营建特征、楚都的人文荟萃、荆州城墙的修筑历史及荆州城内的商贸发达,展示荆州在传播荆楚文化、赓续古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展览时间:2025年4月30日起

展览地点:荆州博物馆临时展区第一展厅

11

科举制度自隋代确立以来,一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明清两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备,中进士称金榜题名,故进士又称天子门生。本次旨在传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促进湖北宜昌、甘肃定西两地文化交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遴选定西市博物馆、通渭县博物馆、安定区博物馆、陇西县博物馆、渭源县博物馆5家单位收藏的37件(套)进士书法精品予以展示。

展览时间:2025年4月5日至6月5日

展览地点:宜昌博物馆2号临展厅

12

本次展览分为3个展区,以76件珍宝诉说江西龙虎山的传奇故事。“丹山碧水”展区通过图文与视频,探寻龙虎山如何赢得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的殊荣,感受“绝美丹霞”的无限魅力;“千年悬棺”展区通过详实的考古发现与丰富的图文介绍,揭开鹰潭龙虎山悬棺群古老而神秘葬俗的神秘面纱,探寻古人神奇的生命哲学与神秘的文化内涵。“大上清宫”展区特呈考古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透过珍贵的实物与生动的图文,重现昔日的大上清宫风采,领略千年福地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奇。

展览时间:2025年3月26日—5月26日

展览地点:鄂州市博物馆三楼临展厅

13

此展览以“多彩恩施 同心共铸”为主题,分为“与傩对话——恩施傩文化、至简至美——土家族服饰、织锦寄情——土家花铺盖、文创展示”四个部分,展出西兰卡普、傩面具、土家族服饰等藏品120余件,带领观众走进恩施,驻足观赏,细细品味,感受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探寻民族融合的深厚底蕴。它们,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诉说着恩施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展现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厚情谊,也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凝聚力。

展览时间:2025年3月8日—5月7日

展览地点:黄冈市博物馆第八展厅

14

此次展览以钟祥明代帝王建筑遗存的琉璃构建为主,包括明楚王、鲁王等藩王以及相关宫殿、陵寝、寺庙的各种琉璃构件,如瓦当、滴水、兽头等,凸显出帝王琉璃构件的文化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历史地位。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0日—7月20日

展览地点:钟祥市博物馆临展厅

(通讯员楚小凤)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乐山井研机关幼儿园·城北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乐山井研机关幼儿园·城北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实时讯息
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首场活动举办 发布首批17处会客厅场地
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首场活动举办 发布首批17处会客厅场地
实时讯息
山水为媒、文化为桥,台胞解锁广西N种惊艳玩法
山水为媒、文化为桥,台胞解锁广西N种惊艳玩法
实时讯息
4月19日正式开园,神鹿峰旅游度假区新运营季开启
4月19日正式开园,神鹿峰旅游度假区新运营季开启
实时讯息
文旅带头人托起乡村梦
文旅带头人托起乡村梦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