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今天20时49分
我们迎来春季第五个节气
清明
制图:张晓静
清明
是枝头上放声高歌的燕雀
是天空中随风飞扬的纸鸢
是顺水漂流的花瓣片片
是河流两岸的杨柳依依
这个时节
天地清朗,万物明净
人间在追忆与希望的交织中
与春天完成了一场
最温柔的对话
最早的清明节始于周代,经过漫长的演变,如今的清明节其实是清明节气、寒食节和上巳节融合而来!
清明节气:祭祖扫墓
清明最初只是一个用来指导生产的节气,后逐渐演变成春祭节日。祭祖扫墓的习俗,就由此演化而来。
寒食节:不生火吃冷食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晋国义士介子推,人们在这天不生火,只吃干粮,古称寒食。
上巳节:沐浴踏青
上巳节和清明节日期相近。到了这天,人们会来到河边洗澡,再穿上新衣,春游踏青,饱览大好春光。唐朝开始踏青等节俗并入了清明节。
宋元时期,一个全民参与的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上巳踏青活动与寒食风俗相整合的清明节,正式定型。
一侯桐始华:此时桐树开始开花。
二侯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祭扫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踏青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插柳
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挂纸钱。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代的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
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
面粉和着枣泥
做成燕子模样
人们用“子推燕”
以纪念历史上
不愿随波逐流的君子介子推
在南方
人们爱吃“青团”
以青艾和糯米粉制皮
以豆沙、芝麻等入馅
一口咬下去
香甜的糯米包裹着艾草的清香
正是柔软清甜的春天味道
还有一些美食
源于清明节前一两日的寒食节
古时寒食节禁火
久而久之
馓子
便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方便食品
食宜清补:少酸增甘,食荠菜、香椿、菠菜以养肝;饮明前茶清火,啜桃花粥养颜。
珍惜和煦的风、轻柔的雨
珍重当下的事、身旁的人
在这生机勃勃的春色里
一切向前看
看燕雀枝头鸣
赏风起梨花落
移步户外,欢笑相聚
这美好的春天就属于你
让我们拥抱希望
不负春光,笃定向前
热门视频
责编:房淑婧 赵鹏 高琳哲
编辑:张晓静
长城新媒体宠粉啦
本期奖品:定制口袋保温杯(颜色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