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文
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通知》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
保险资金具有规模较大、期限较长、来源稳定等特点,在投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资本市场最具耐心的资本之一,巨量的保险资金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保障国计民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包括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长期股权投资在内的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约为20%。中国人寿等五大上市险企披露的信息显示,2024年末股票持仓占总投资比重为7.82%。
应该看到,监管政策对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进一步松绑,是优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是多赢之举。
一是增强市场信心。保险资金规模大、久期长,是资本市场稀缺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据悉,3月4日金融监管总局启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批复了600亿元,加上春节前批复的520亿元,总共1120亿元,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更多长期稳定资金。据机构测算,此次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又可带来1.6万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险资权益投资空间的拓宽,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从而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提振市场信心。
二是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政策松绑,有利于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和更好把握资本市场机遇,发挥保险资金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优势和稳定资本市场作用,促使保险资金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及价值型品种等领域投资力度。尤其是将险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度比例明确为30%,有助于鼓励险资加大对科技、大数据、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力度,体现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三是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权益投资对提升保险资金收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能够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多渠道拓展投资的能动性,把握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遇,提升保险资金的匹配度和配置效率,增强保险经营以及收益的稳健性。
目前,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在内的多家保险机构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将发挥险资长期投资优势,做好真正的耐心资本。
需要注意的是,保险机构在开展权益类资产配置时,应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策略,完善投研体系,切实强化投资风险管理。同时,仍需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完善监管政策,加强监督管理,推动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