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媒体和商业宣传中,图片修饰和文字游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此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
消费者遇照骗事件商家与平台均有责
以酒店“照骗”为例,记者在某投诉平台和各大社交网站搜索发现,相关投诉众多。经过梳理,记者发现酒店“照骗”现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房型与图片严重不符。许多酒店利用广角镜头拍摄房间,使房间在图片中显得宽敞明亮,而实际入住时却狭窄昏暗。二是卫生状况堪忧。宣传图片中干净整洁的房间,现实中却存在卫生死角。三是设施虚假宣传。部分酒店宣称的“海景房”“温泉浴池”等设施,实际并不存在或与描述严重不符。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叶刚认为,酒店房间若出现与平台上提供的图片、文字描述等严重不符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退单。在消费者退单的情形下,退款义务主体应当是酒店经营者,但如果房费仍在平台处存放,在合同解除后,平台应当将房费退还给消费者。
我国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均明令禁止虚假宣传,但在具体案件中,消费者不仅需要证明酒店宣传图片与实际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还需证明这种差异直接导致自己决策错误。这一过程往往涉及专业鉴定,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维权难度。
“消费者视觉出了问题,酒店是根据网站预订信息提供的房间。”去年暑假带孩子旅游的艾女士在投诉酒店双床尺寸不足后,商家这样回复。无奈之下,艾女士直接拨打110报警,在警察的见证下测量后发现两张床实际都只有1.08米宽,并非某第三方平台预订酒店房间时标注的1.5米。最后,商家为艾女士更换了房间。虽然艾女士也投诉到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经工作人员沟通,商家表示知晓相关规定,会知会平台及时修改相关描述,更正酒店房间信息。(全媒体记者 王娈)
来源: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