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这标志着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多层次、品质化
当前,老龄人口数量增加、预期寿命延长、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品质化、个性化。
消费结构品质同步升级。目前,老龄消费主要聚焦于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养老照料、心理陪伴四个领域,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品质优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健康养生领域,老龄群体对健康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治病”与“治未病”两个方面。一方面,带病或失能老人对疾病治疗、康复护理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较大;另一方面,部分相对健康的老龄群体需要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和身体机能退化,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对健康食品、保健品等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对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在休闲旅游领域,老龄旅游市场正朝着更加精品化、细分化方向发展。据《中国老年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预测,到2050年老龄旅游消费总额将达2.4万亿元。在养老照料领域,需求主要集中在居家照护和机构照护。前者主要提供家政餐饮、居家康复护理等服务;后者注重医养结合,提供的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延伸到康养陪护、娱乐休闲等。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养老照料智能化、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在心理陪伴领域,老龄群体越来越注重精神消费,对陪伴的情感心理需求增加。但客观地看,一些老年人难以获得足够的陪伴,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群体的陪伴陪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老年人体验智慧养老设备
银发电商成消费新业态。根据第五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92亿,其中50岁及以上网民占32.5%,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覆盖。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覆盖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群体在数字经济中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消费潜能持续激活。
老龄消费主体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仅注重商品的实用功能和价值,而且更加关注个体需求和情感体验,更加关注在消费过程中实现自我表达、获得自我愉悦感。这种价值追求的变化,使得老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差异化的特点。
有效供给不充分
在老龄消费市场稳步扩大的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产品有效供给不充分、数字适配技术不到位等,消费环境存在一定风险,影响了老龄群体消费信心和市场健康发育。
供需不匹配之痛。目前,老龄消费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发展速度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导致出现供求不平衡问题。从需求侧来看,老龄人口的消费能力与支付意愿稳步提升,对于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养老看护以及文化娱乐等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持续提升。从供给侧来看,部分厂商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将老龄群体视为节约型、低消费群体,低估了银发经济与新业态融合后的发展潜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多为基本生活用品和一般健康保健产品,类别和层次较为单一,难以满足老龄群体多样化、品质化需求。
“银发旅游专列”上的老年人在展示才艺
数字鸿沟之困。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逐渐下降,许多老年人难以快速掌握并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另一方面,数字化平台对消费者数字技能提出较高要求,这导致部分老龄消费者存在一定的数字消费“鸿沟”。这种状况无疑限制了其共享数字生活、提升消费水平的能力。
消费陷阱之伤。随着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老年人消费面临一些风险。一方面,针对老龄消费的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乱象时有发生,挫伤了部分老年人的消费信心。另一方面,面对直播电商等新消费模式,一些老年人对网络消费不熟悉,辨识能力较弱,容易陷入消费陷阱,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了老龄消费潜能的释放。
多维度激发消费潜能
有效满足老龄群体的消费需求,充分激发其消费潜能,需从产业发展、技术升级、权利保障等多个维度,完善老龄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潜能。
鼓励发展老龄产业。以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有效供给,提质增量,以更好满足老龄群体的消费需求。如出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投资老龄产业的成本;促进现行产业政策相互衔接配套,推动养老产业良性发展。同时,完善行业规划,建立健全老龄产业标准体系,形成规范有效的商业模式,为老龄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提升服务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养老消费供给水平。通过推行新技术、新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使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细分多元老龄市场。针对不同老龄群体的消费需求,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供给策略。全面收集老龄消费者的消费记录、购买偏好、健康状况、社交媒体行为等多维度数据,精准制定不同老龄消费群体的需求清单。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和偏好,推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对于城镇较高支付能力的老年群体,可提供高品质的康养陪护、智能家居、文化旅游等个性化服务;对于农村及低收入老年群体,则应该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基本医疗保障、基础养老服务等。
优化适老数字技术。一方面,完善老年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老年数字化技术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老年数字教育培训覆盖面,扩大数字素养教育资源有效供给,让老龄群体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消费趋势。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数字平台的适老化改造。积极推动网络平台适老化转型,通过设计简洁界面、优化操作流程、升级语音播报和方言识别等功能,降低老龄群体参与数字平台消费的门槛,推动老龄群体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
维护涉老消费安全。当前,惩治涉老诈骗已成为维护老龄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老龄消费欺诈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以养老为名侵害老龄消费群体合法权益的各类犯罪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防诈骗意识。通过举办讲座、播发公益信息等方式,向老年人普及消费防骗知识,揭露各种诈骗手段,帮助他们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同时,健全完善消费维权机制,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维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