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经纬大模型、AI智能体应用研发平台、数字员工“塔娃”……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中国铁塔展出了基于共建共享理念打造的数字底座以及丰富的AI行业应用案例。中国铁塔正加大AI等前沿科技创新布局,加快AI应用行业落地。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创新,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支撑。截至目前,中国铁塔累计承建基站建设项目超560万个,高铁地铁公网覆盖总里程超过6.6万公里,高校、医院、景区、交通枢纽、大型场馆等重点场所室内信号覆盖超过173亿平方米,支撑各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可使用站址总量增长了1.5倍,高速移动宽带网络覆盖100%行政村,实现5G全球领先。中国铁塔自2014年成立以来,平均每年建设基站规模,较之前翻了一番,超过90万个。新建铁塔共享率从中国铁塔成立初期的14.3%大幅提升至目前的85%,5G基站建设95%以上通过共享已有资源实现,这相当于少建新塔122万座,节约土地6.8万亩,节省行业投资超2100亿元,节约运营费用1800亿元。
在WAIC 2025上,中国铁塔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系列AI软硬件产品。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国铁塔自研经纬大模型,这是一款基于2.7亿张中高点位特色数据,打造的泛场景、泛任务化的空间治理行业大模型,包含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其中视觉大模型参数为180亿,目标检测平均精确率提升16%,平均召回率提升13%,较大程度减少了漏报;多模态大模型参数为2000亿,具备目标检测、零样本开放检测、图文问答及推理功能,满足实际业务部署需求。
目前,经纬大模型已上线国土、水利、应急行业模型,支持70种目标检测识别,在山东、广东、内蒙古、陕西、北京、河北等地商用推广,后续将陆续上线环保、交通、林草、农业等行业模型。
中国铁塔AI智能体应用研发平台构建了从智能体开发到场景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AI技术深度融入客户生产全流程,精准解决业务痛点,赋能客户实现业务的数智化转型与创新发展。平台支持私有化部署,已接入DeepSeek-R1-671B、Qwen3、Gemma 3等多款开源大模型及经纬空间感知大模型,助力客户高效释放知识价值、实现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创新。
数字员工“塔娃” 采访对象供图
基于AI智能体应用研发平台开发的数字员工“塔娃”,展会期间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塔娃有桌面版、数字人版、移动端版三种形态,可帮助员工完成日常的生产运营和研发办公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展现出中国铁塔在大模型智能体、数字人、语音识别与合成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AI硬件对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此次展出的AI算力硬件产品——AI一体机,整合了高性能硬件与主流大模型,可满足行业全场景部署需求;同时预装了铁塔自主研发的边缘算力管理平台和AI智能体应用研发平台,不仅提供丰富的智能体资源,还支持快速部署、开箱即用。
依托遍布全国的铁塔站址资源禀赋,中国铁塔将23.7万个“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持续采集信息,已构建起规模达4.7亿条的高质量数据集,持续为AI技术创新发展与产业深度赋能筑牢了数据根基。
同时,中国铁塔搭建起了全国统一开放的铁塔视联平台,提供算法超过200个,支持AI分析场景5100余种,聚焦视联和能源业务的行业需求,为行业应用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
在AI落地应用上,中国铁塔为新疆天东林管局乌南分局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林草感知系统,新老设备整合、统一规划、科学部署、合理应用,共同打造全要素感知网络,历史性解决了新疆广袤后山带的森林防火、野生动物监测难题;利用高点视频监控和雷达技术,结合AI识别算法,为云南省打造长江禁捕解决方案——摄像头日常在线率超90%,告警及时率约100%,告警准确率超95%。建成以来违法垂钓、船只驶入等情况大幅下降。此外,中国铁塔还展示了“AI+耕地保护”“AI+水利管理”等重点行业的AI应用标杆案例。
面向当前热门的低空经济应用,AI也能一展身手。中国铁塔基于“塔、房、电、维、网”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推进无人机起降点等物理基础设施建设;依托AIoT能力平台,接入各类终端的数据信息,打造全时域、全空域、全要素、全连接低空智联网,让无人机“飞得起、飞得远、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