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幽默到底——马丁·帕尔中国首次个展《简明扼要》

《简明扼要》展览现场,2025,©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在《简明扼要(Short and Sweet)》展览现场的一角,一位游客正在将脑袋从一个画板中伸出去。从正面看,他的头出现在一只鲨鱼张开的血盆大口中。这个互动装置取材于这次展览的主角——英国摄影师马丁·帕尔(Martin Parr)的摄影作品。2025年3月14日至7月13日, 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与玛格南图片社合作,推出马丁·帕尔的中国首次个展《简明扼要》,展览的宣传海报也用了这张照片。

在马丁·帕尔超过50年的摄影生涯里,类似的幽默与自嘲是贯穿其中的一大母题。“你看了肯定会笑,人们多滑稽呀,不是吗?”他说,“我真正只有一个大项目,就是过去50年里西方世界的休闲活动。只不过在这个议题之下,我分成了不同的章节。”

《简明扼要》展览现场,2025,©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顺着展览的路径,帕尔的代表作按《非从众者》《坏天气》和《最后的度假胜地》三个系列依次展出。在《非从众者》中,黑白的画面记录了英格兰北部传统社区里参加教堂活动的矿工、农民等,反映了当时的蓝领生活。为此,帕尔旅居英格兰北部多年(1970年代-1980年代初),致力于在其他摄影师眼中“没什么好拍的”地方拍摄真实的生活。在这组黑白照片中,不协调的服装和怪异的场合成对出现,帕尔颇具嘲讽色彩的尖锐视角初见端倪。

1982年,他将镜头对准了天气——英国人最爱谈论的话题,捕捉在恶劣天气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瞬间,调侃了传统摄影“一定要光线好,天气好”的固有定律。这组作品让他得到了在伦敦一家画廊举办展览的机会。

至于几乎同时进行的另一个系列《最后的度假胜地》(1983-1985),则彻底确立了马丁·帕尔的风格,他参观了新布莱顿的利物浦海滩度假胜地并进行了拍摄——1980 年代,那里是经济贫困的工人阶级的热门目的地。这组照片以强烈的色彩对比和戏剧性的场景,揭示了英国经济衰败时期海滨度假胜地的混乱与荒诞。

该系列完成展出后,曾被评论家诟病为残忍和窥探癖。但时间证明了图片的价值:1994年,马丁·帕尔正式加入摄影界殿堂级组织——玛格南图片社;2007-2008年,《卫报》评选出“死前必看的1000件艺术作品”,《最后的度假胜地》位列其中。

贝尼多姆,西班牙,1997©马丁·帕尔/玛格南图片社

马丁·帕尔多年后接受采访时说:“我很早就意识到争议对你没有任何伤害。当然,现在一切似乎都已尘埃落定,人们比80年代更欣赏这些作品。”帕尔坚称,他的兴趣在于所有人日常生活中的老生常谈——比如尖叫的孩子和恶劣的天气。

《简明扼要》还展出了马丁·帕尔在中国的系列作品,从1980年代起,他曾多次来到中国,先后前往上海、香港、北京等地拍摄。东方明珠电视塔、长城、跑马场等地标性建筑都出现在了他的镜头中。“这是一个巨大的残酷的国家,充满了戏剧性,气氛热烈,一直在变动。”帕尔说,“我想表现世界上的新经济崛起和新消费主义。”

瑞士,小夏戴克,1994©马丁·帕尔/玛格南图片社

1952年,马丁·帕尔出生在英格兰南部的一个中产家庭。他在多次采访中被问到童年记忆,无外乎阴沉湿冷的坏天气、随处可见的嘈杂的黑头鸥和家里堆满的《国家地理》杂志。每周六,他都会和父亲去一次污水处理厂,“这对一个少年来说相当无聊,我开始自己想办法减轻这种烦恼。”

帕尔回忆,后来痴迷摄影的祖父把相机借给他,两人时常外出采风、冲洗胶片、放大照片。13岁时,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摄影师。“我想:这是我一生都会做的事,直到死的那一天。”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张明萌

责编 杨静茹

相关文章

幽默到底——马丁·帕尔中国首次个展《简明扼要》
幽默到底——马丁·帕尔中国首次个展《简明扼要》
实时讯息
历史新高!吴艳妮世界排名升至第23位
历史新高!吴艳妮世界排名升至第23位
实时讯息
国务院安委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国务院安委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实时讯息
德州,全国百强!
德州,全国百强!
实时讯息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42%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双双大涨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42%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双双大涨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