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揭晓,贵州作品电影《一山之隔》获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影片提名,微电影《福泉阳戏》获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文化中国”板块一等创优作品。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贵州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电影《一山之隔》获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影片提名。
电影《一山之隔》历经五年精心拍摄,于2023年3月18日正式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以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被赞誉为“当代女愚公”的黔南州罗甸县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为原型创作。故事聚焦现实,讲述女主人公因爱情嫁入贫困山村后,在无路困境中遭遇重重人生挑战,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13年艰辛,硬生生凿通出山之路,带领村民迈向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和励志故事。
影片不仅生动展现了贵州本土风光、风土人情,记录乡村振兴新成果,更是弘扬了新时代贵州精神,彰显了贵州文化自信和新时代巾帼风貌,以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贵州人民团结奋斗、振兴乡村的时代风貌。
4月25日,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荣誉盛典上,以福泉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戏为蓝本的微电影《福泉阳戏》荣获“文化中国”板块一等优创作品。
福泉阳戏是中国傩文化中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原生态的阳戏,属民间傩戏系类,是中国古代“乡人傩”的分支,主要以纳吉为主。表演时,戴着古老面具,戏剧内容丰富,唱腔高昂优雅、动作大方朴素,语言有趣诙谐,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据了解,本届短视频单元共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246部参赛作品,《福泉阳戏》因作品立意新颖、剪辑精致、风格多样,凸显“快、新、潮”,在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形式上也更富“趣味化、青春化、国际化”视角,故获得“文化中国”板块一等优创作品。
黔南籍导演杨宸裕介绍,视频在国内+海外全网获得破亿浏览量,这份荣誉给予坚持用镜头记录中国非遗故事的同仁们莫大鼓励。在他看来,打动人心的故事才是最好的文化护照,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在异国他乡免签通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相康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